案例评析

爱心捐赠
  • 张镫艺捐赠5千元
  • 浙江大观山工贸公司捐赠10万元
  • 浙江省祥隆工贸公司捐赠20万元
  • 浙江莫干山工贸公司捐赠10万元
  • 浙江省十里坪毛衫厂捐赠10万元
  • 浙江省公证协会捐款50万元
  • 浙江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捐赠法律书籍2.016万元
  • 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50万元
  • 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捐款150万元
  • 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捐款150万元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案例评析 > 正文

巧解讨薪难题 凸显极速维权
——记一起群体性讨薪案件

2020-12-21 10:00:55

自2020年5月起,由于经营不善,瓯北某鞋厂陆续拖欠员工工资,涉及人数达98人,欠薪总额588082元。员工多次与鞋厂交涉无果,闹得民声沸腾,怨声载道。在接到员工上访后,11月初永嘉县劳动监察部门及时与法院沟通,通过法院协助划扣了该鞋厂账户部分款项,暂时稳定了员工情绪。
随即,劳动监察部门申请法律援助,永嘉县法律援助中心启动了群体性案件快速受理审批机制。2020年11月17日,派驻在永嘉县的志愿律师高鑫、杨国航承办该法援案件。他们深知律师作为案件当事人与司法、行政机关沟通的纽带,在推动执行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经过两位志愿律师的充分沟通与协调,由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、劳动仲裁部门、法院、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联合,组织员工与鞋厂达成调解协议。县人民法院对员工与鞋厂之间的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,再将当时的划扣款项向员工发放(金额相当于每位员工所欠工资的66%)。
在司法确认裁定书下达后,高律师及时向法院提交了执行申请。由于该鞋厂剩余款项已被他人冻结,无法直接处置。而鞋厂属于资不抵债的情况,如各方无法达成协议,本案将转入破产程序。若转入破产程序,不仅耗时长,且最终员工能得到的工资将更少。
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,两位志愿律师寻找到解决的突破口,立即联合法官,与冻结申请人进行沟通协商。站在冻结申请人的立场分析,其债权属于普通债权,在破产程序中受偿顺位在最后,很可能面临无财产可分。并结合“首封(冻结)人额外奖励”政策,晓以利弊,导入互利双赢意识,最终与冻结申请人达成共识。双方制定了冻结申请人分取冻结款项20%,员工分取冻结款项80%的方案。按照该方案实施,每位员工工资受偿比例将高达93%,员工权益基本能得到保障。喜出望外之余,由于被欠薪的员工已分散各地,取得联系颇费周折。“胜利在即,再苦再累也值得”,此言一出,两位志愿律师加班加点,辗转联系上每一位被欠薪的员工,通过沟通征得同意,该方案得以落地实施。2020年12月10日,98名工员从执行款中收到被拖欠的工资。
历时23天,涉及98人的群体性讨薪案件得到了解决,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。通过行政和司法两种渠道合作,集中、快速地处理群体讨薪问题,及时避免人员的“过激行为”和群体性事件,让讨薪维权不再前路漫漫。
 
点评: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较大规模的集体讨薪案件,涉及人员多,社会影响长远。作为劳资纠纷的第一线管理机构—劳动监察部门,其本身能够处理的案件量有限,不足以完全消化所有讨薪纠纷案件。因此,需要司法、行政单位联动助推,特别是法律援助机构的协助。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志愿律师临危受命,充分利用专业优势、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,促进快速、高效解决。志愿律师通过拓宽办案思路,找出办案的突破口和落脚点,从最大限度地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角度出发,尽量节省员工的维权成本,以最经济、最快捷的调解方式结案,达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结合,从而实现了维权与维稳的和谐统一。